墙内地址http://www.jdxyw.com/?p=952
这是一部1999年伊朗的片子,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,很早就听说过这部片子,可一直没有机会看一看。
从这部片子的简介,就可以知道这将又是一部温馨,励志而又煽情的片子。很多人不喜欢太过煽情的片子,觉的导演硬伸着手咯吱你,是一种丑陋的罪过。这部片子必然又是一部触动人心的片子,可这一切再也不是一种丑陋的罪恶,没有了成年人世界的娇柔与做作,没有了导演的刻意粉饰与雕琢,只剩下了儿童世界的纯粹与自然。
片中有许多的奔跑的镜头。哥哥寻找鞋子的奔跑;妹妹放学回家的奔跑;哥哥赶去上学的奔跑;妹妹追逐鞋子的奔跑;哥哥参加比赛的奔跑;妹妹跟踪鞋子的奔跑。这些奔跑的唯一主题,就是一双丢失的鞋子。没有什么国恨家仇,也没有什么天灾人祸,在这些十几岁孩子的心里,重要的仅仅是一双鞋子。
片中的妹妹乖巧可爱,哥哥活泼聪明,父亲是个严父,母亲是个慈母,一家人过着拮据困苦的生活。这是一个典型的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。但是导演并没有去夸大这种困苦的生活,刻意的去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,让住着带花园的有钱人与一家四口蜗居在一间屋檐下做阶级对比。片中没有批判,没有比较,没有谴责富人的罪,没有渲染穷人的苦。没有讨论人人生而平等,更没有讨论人的苦难性。相反,整部片子在一部平和,冷静的基调中进行,甚至在许多地方充满着欢快的气氛。哥哥将考试得来的笔送给妹妹,原本耍小性子的妹妹立刻喜笑颜开;父亲仅仅做了一次园丁,收到了不菲的酬劳,就开始规划起美好的生活;妹妹知道哥哥有可能给自己赢回一双球鞋时,充满着期盼与希望。一切都是那么的朴实,那么的自然。没有什么大的道理,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,有的只是朴素的感情,这种存在于千千万万一般人心里的最朴实的情感。过度的煽情让人作呕,道德的批判又会将导演置于一种居高临下的位置,社会批判又让原本朴实无华的情感陷入俗套之中。十岁的孩子,那有那么多的社会责任与道德枷锁?他们有的,只有朴实平淡的感情,有的只是对一双鞋子的向往。这恰恰是许多烂电影所缺乏的。
蓝色的小身影在奔跑着,在哥哥的心中,只有妹妹的一双鞋。他向着终点线狂奔着,可是他的目标只是第三名。冠军,只能让他黯然神伤,因为他没有给自己心爱的妹妹带回一双球鞋,没有实现妹妹的心愿,也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。虽然片中没有给出妹妹得到鞋子的镜头,但父亲的车架上放着鞋子,妹妹会得到她心爱的鞋子的,哥哥也会得到的。这样的孩子还不能有双最普通的鞋子,谁还有资格有?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